扼制和遏制,两个词汇虽然读音相近,但在含义上存在明显的区别,以下是关于它们提出时间及区别的详细解析:
词语提出的时间
1、扼制:“扼”这个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,其古字形体像一双手紧紧抓住一个人,本义为“捉住、握住”,后来引申为“控制”、“约束”,扼制”一词的形成应该也较早,具体提出时间较难确切考证,但它在历史文献中有较多的运用。
2、遏制:该词最早出现在现代汉语中,具体提出时间也难以明确,但从语言的发展脉络以及相关文献的使用情况来看,也是在近现代才较为广泛使用。
区别的意思
1、词义侧重

扼制:着重于“控制”,强调有力地控制对方或某事的活动范围、行动速度等,使其不能超出一定的界限,通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;
遏制:更侧重于“阻止”,即阻止不好的事物继续发展或者阻止某事物过于强大,有防止其超出正常限度的意思,常用于对消极、不良趋势或情况的控制。
2、对象范围
扼制:多用于对人的控制,如“老师扼制着学生的情绪”;
遏制:对象比较广泛,既可以是人的行为、情绪,也可以是事件、现象等,如“遏制犯罪活动”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”。
3、语义程度
扼制:相对较轻,只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,不一定完全停止;
遏制:程度相对较重,有使其停止或不再发展的意味。
扼制和遏制在提出时间上均较难确切考证其最初出现的具体时间,但扼制一词形成应较早;在词义上扼制着重控制,多用于对人,语义程度较轻;遏制侧重阻止,对象广泛,语义程度较重。